常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吴仁义此举并非心血来潮,完全是为了文化和经济发展需要。而且他的想法是利用先机,占据文化制高点,既要吸收外来东西,但同时要更加发扬光大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切不可舍本求远,把自己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给丢失掉,让自己的百姓,尤其是后代子孙去啃别人的面包,变成了别人的奴仆。
一场外人看不面白的建设活动大规模开始了:沿着桐柏山两侧。由京师洛阳南下,大江边上荆州城北上,中间南阳城南北展开的工程建设,主要是修筑道路的工作开始了。
与此同时,东线从大梁到武昌的工程同时展开。吴仁义明确要求:一是尽量避开农忙季节;二是要给予参加修筑工程的民夫工匠一定的经济补偿,切不可无偿劳役;三是保证安全,不能出现伤亡事故。后世经历的吴仁义可是清楚古代徭役的繁重,给百姓带来的苦楚,所以严格要求,把以上几项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标准来执行。
工程要求也有统一标准,路面宽度不低于十丈,个别山区根据情况而定;路面两侧要注意排水泄洪,尽可能高于两侧,以免积水;桥梁修建完全由朝廷组织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设计和指挥施工等等。
大型工程修建的同时,一支带些隐秘的工程队伍进了山里,迅速在吴仁义指定的几个区域开始了建设。因为工具相对先进,而且用上了吴仁义亲自传授的定点爆破等手段,工程进展自然迅速,多个重要的山包、山洞,形胜区域都被开发出来,建起了道观、仙洞、石桥、圣泉,以及划定了优质森林,珍贵矿藏保护区。很多区域立上石碑,严格限制胡乱开发建设和挖掘砍伐。
建筑工程结束之后,又顺着山势,沿着几条峡谷,修筑了进出山里的几条通道,尤其是与东西两侧的主干道实行了联通,极大方便了山里百姓外出,以及后续大量香客、游人进山,整个工程结束,尤其是道路的通达,已经是年底,这是后话。
期间,吴仁义在忙什么?除了前期的规划,以及重点工程建设的指导之外,吴仁义组织了石崇为首的,文教部,以及多名文采卓著的士子,加上多名文学进士和举子,于春暖花开季节“游览”桐柏山。
三五日的游览过后,像石崇、潘安、左思、陆机等人可是累的够呛,但是乐在其中啊,因为这些文人骚客大多都有寄情于山水之乐的雅好,所以每当休息过后,立刻挥笔疾书把期间的所见、所感、所闻刻画出来,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是数十篇好文章,等到在京师洛阳,吴都建业流传开来,马上吸引了大批文人和官吏前来桐柏神山拜祭游览。
他们游览仙境,品尝鲜果,引用甘泉,求取奇珍异宝,观赏其间山水树木,花草游鱼,寻觅神迹仙踪,求师问疾,总之都是抱着无限向往而来,尽管大规模建设,尤其是道路建设还未完工,但是丝毫不能阻止人们的热情,这也是吴仁义等人没有料到的。
“快,通知金道长,让他选派得力弟子前来此地道观主持道观事务!”当多批客人纷至沓来之后,时间仅仅才到了五月份,好在多处景点,尤其是道观、仙洞、灵泉都已经修葺完毕,吴仁义马上做出决断,先让人过来主持,应付越来越多的客人,就是可惜了没有做好其他服务的准备工作,比如“导游”了;交通工具了;旅店了等等。
好在已经有了大批文章,吴仁义马上命令文教部派出王济作为主要负责人,整理了所有相关文字,然后培训了十几名有些文化功底的举子等人,开始了开创性的导游训练。与此同时,吴仁义也联合了当地官员,发动沿途民众抓住商机,开始了旅店等服务业务建设,给当地经济带来了重要契机。
“好了,我的故事主线,主要情节都已经交代清楚,剩下的就看你们的才智和笔墨了。我可告诉你们,等这部作品完成之后,我就建议朝廷行文制定一部法令,名字就叫专利法,比如这部小说的专利权就归我们所有,任何人需要印刷传播,必须得到我们授权,并且要付钱给我们!”
吴仁义继续解说着:“即便是任何人要阅读我们的这部作品,也必须要花钱购买我们的册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