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小说网 www.007xsw.info,最快更新迷途在1643最新章节!
苏堡村位于洪洞县东北15公里处,有几十户人家,属于大村,洪安涧河从西往东流过,可是此地土地以旱地为主,水浇地只是靠近河滩边几块地,因为这里的地貌是黄土丘陵,坡地多,刘老汉家就在一个坡地上,一家七口守着一大片的土地,因为连年干旱,土地贫瘠,不要说亩产量,就说说这一个山坡地大约有一百多亩,才打小麦4千斤左右,这4千斤粮食还是每天刘老汉带着全家起早摸黑,从洪安涧河取水得来的产量,看看这产量,产出快要赶不上种子了。可如果不去种粮了,全家得饿死,像现在这样,好歹还能留下点口粮,这村上有些人家没什么劳力的,每到青黄不接时,就成群地出去要饭了。
还好啊,刘老汉家有三个儿子,二个闺女,全是成年,加上老婆子操持,半饥半饱勉强活着。
自从前年起,来了官府的人,把各家的田地丈量后,在村里地头靠近河边山坡上打了二十一口井,说是让大家种几亩土豆、玉米、红薯三种抗旱的粮食,说是在抽苗时浇点水,等抽穗时再浇点水后,产出的粮食能亩产上百斤,还在村里选出个村长,大家把老族长选上去了,结果洪洞县老爷说,当村长的人选年龄要40岁以下,还要能识文断字,这不是便宜了我老汉家么,我老汉命好,让大儿阿大前几年读了几年私塾,每月能领3元钱,在村里又来了一个叫农技员小吴,这小伙子不错,人勤快和善,还住在了我家,又带来了种子,每家每户都有,要求这三样种子都种上,现在我老汉是村长家了,必须要带头种上,把最好的地给种上,还要去说服每家多种上几亩,听小吴说,每家最好能种上3亩地,这样才能不用去逃荒要饭了,哎,小吴还年轻啊,说话不知轻重,癞蛤蟆打哈欠,口气不小,老汉种了一辈子的地了,还说亩产,能给个饱肚,就烧高香了,可人家不听劝啊,这不,这小伙跟我杠上了。
小吴叫吴炳发,是黎城希望小学第一批正式结业出来的,在四年级后,就分科,学的就是农业技术,这也是在学校里报名最多的学科,吴炳发的老家是左权县人,在1642年时躲兵灾逃到了黎城,后然父母全在黎城办的工厂里做工,当时吴炳发13岁就进了黎城希望小学读书认字。现在被分配到了洪洞县推广高产粮食作物。
吴炳发整天串东走西,帮助劳力不作的人家堆肥,号召全村把牛粪羊粪收集起来,跟一些枯草麦秸混合后说道等待发酵用作肥料。这就让许多村民不解,以前村民直接把牛羊粪拉地头作肥料了,这堆肥发酵还是第一次见到。后然的做法就更荒唐了,要求每家每户,先在屋前地头下种,把发酵后的肥料及烧饭后的草木灰等物,全部用在不到一亩的地上,混合黄泥土洒上种子,盖上芦席,每天浇上水。
用刘老汉的说法,家里的傻大个特别听从吴技员的话,每天跟在屁股后面,当了村长后把自家的地也不耕了,到了晚上数落他几句,小女芳芳还帮着老大一起打岔,儿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啊。
也有许多家,不听吴技员的话的,按着老一套,种小麦,在这种山坡地上种小麦,靠的就是老天能在发芽时能下点雨水,现在有了深井,就不用去河滩上取水了,只直在井边上挖沟引水,可是水往低处流,这些深井全在坡地下,自然灌溉有限,还得往上背水,不过也减轻了许多的劳累,只要手动上下压水,就能源源不断地出水。
此时的明代农民播种小麦还是扬洒的办法,所以出来的小麦苗,一丛丛的,密布不匀,而吴炳发学到的技术是三样高产作物的育苗,这样就对犁地的深度,地沟的挖掘等有要求,等种上玉米苗后,还要有垄距、苗距都有要求,土豆苗跟红薯苗要有土垄间距等,这些全是新的种粮技术,足足一个多月的育种、育苗教学,不知不觉中,刘老汉的二女芳芳跟吴炳发也育出了爱情的种子,在芳芳的眼中,吴炳发就是神授之人,什么湿度啊、温度啊、养分啊、光合作用、嫁插技术、叶形、株形。母本出苗、移栽听着新鲜,却处处有学问,比起那些读书人不知强了多少倍,每一次看到吴技员,眼里全是小星星。
在这个时代,农民种地,缺少的不是别的,就是农具,不同的农具干不同的活,可此时只是一把锄头,犁地只是一架木犁,有条件的用牛,大都是人拉,而犁头就是几个枣树做的木尖子,这样犁出的地,只是在地面上拉个花花,这就要说道明朝官府的盐铁专卖,铁器价格很高,普通的农家卖不起,在江南还好,佃户多,东家总能采办这些铁犁头,可是在西北地区,特别是在山西,陕西等地,农民只能用木犁头。
这就要吐槽一下后世电视剧里的误导了,好像铁器不要钱似的,可以这样说,大多数百姓家中,没有铁锅的,如果谁家里有一只铁锅跟宝贝一样,只有那些大户士绅人家才有,农民做饭烧菜用的全是瓦罐,想吃个炒菜,对大多数人来说很不容易,而普遍只是篜、煮、烤就是因为铁锅金贵,炒菜在明代没有普及的原因。
这几年来,黎城最忙的就是农具厂,生产加工的全是跟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比如:铁楸、镐子、犁头、沟铲、铁耙、铁锅、铁铲,生产最多的就是犁头和铁锅,因为黎城的犁头用上好的钢制成,而这种铁犁跟以往的不同,是一种新式的曲犁,受力小,翻土容易,犁的深,一个人就能轻松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