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时空也一样,德军虽然配发了刺刀,可因为装备的冲锋枪和轻机枪较多,所以在装甲部队大纵深穿插的背景下,拼刺刀的机会很少。
在德军东线的堑壕战中,
工兵铲一时成为战壕对拼神器。战壕狭窄,刺刀由于太长挥砍容易卡墙上,且敌人冲到堑壕前上刺刀也来不及了。这时候,手边挖坑的工兵铲抄起就用。工兵铲一方面方便格挡,另一方面由于短小可以大力挥击。有些德国士兵在传记中写到,全力挥舞的工兵铲一铲子就能把敌人身子折断,打脑袋上也可以削掉。
又仔细翻看了一遍,雅尼克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照门表尺的正反面都标上了表尺距离。
神经病啊!
谁会去用反面的表尺?!这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画蛇添足!
“总的来说,就像我刚刚说的那样,武器是消耗品,不是艺术品,不需要这种华而不实的精雕细琢。只要能保证发射机构,比如枪管、保险、机匣、枪机这些械核心零件的品质,其余的你们想怎么简化就怎么简化。这样你们也省工省时省钱,军方也省了钱还能拿到更多的武器,何乐而不为呢?”
雅尼克知道德国人仿佛患上了集体强迫症一般,把精雕细琢的理念深入到了骨子里。
可惜最后毛子用产能第一、做工第二的精神生动的给德国人上了一堂量变大于质变的课。
“如果战争只需两三个月就能打赢的话就算我也不介意你们用造艺术品的心态去造武器,看着很好,用着也不错。可要是像上一次那样打上个四五年呢?!你们供应的起吗?”
玩艺术品,除非你比人家高好几个层次,那还可以。只高一个层次,数量可以抵消质量;平级,数量完胜质量。
工艺再好也就是看着对方的伤亡数字聊以**罢了,都打输了,也只能抱着我杀了你更多人自我安慰一下了。
在持久战中,廉价的消耗品比昂贵的艺术品更具有实用价值。
“我们德意志不像苏联、大明、美利坚那样地大物博。我们除了煤炭和钾盐外什么都缺,这种无谓的浪费简直就是犯罪。等我们拥有了足够辽阔的土地,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时你们想怎么精雕细琢我不过问,不过这十年,我要你们收起那些没用的艺术细胞,我要的是绝对的产能!”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祖国是什么情况,也知道殿下说的完全在理,虽然心中甚是别扭,可也纷纷应允道。“明白了,殿下。我们会尽简化工艺流程,增加产能的。”
点点头,雅尼克又试射了mp40和mp41,吩咐道。“拿纸笔来。”
秘书拿来了纸和笔,雅尼克刷刷刷的画出了一个弹匣草图。这个弹匣是瑞典在二战时期自行研制的m45冲锋枪弹匣,是款3六发的双排双进弹匣,在后世被誉为是最好的配用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弹匣。
这款弹匣最大的特点就是前后宽度不同,前部稍窄,后部较宽,这样弹匣截面近似于楔形,采用这种形状的好处是枪弹轴线并不与弹膛轴线平行,左右两排枪弹与弹膛中心轴线都有一很小的夹角,推弹进膛时便于规正枪弹,故供弹可靠性较高。
而前后宽度一样的mp40冲锋枪和“司登”冲锋枪的弹匣在寒冷天气里就会出现弹匣收缩“挤压”内部枪弹的现象,同时双排单进的结构也不利于快速装弹。而这种形状的弹匣对污物和温差均不敏感,不但供弹可靠性好,手工装弹也比较轻松,如果使用装弹器的话,装满一个3六发弹匣仅需六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