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平静地说道:“凯瑟克先生,如果你未得健忘症的话,一定还记得,这17元并非我们双方敲定的成交价,应该重新议价,你我都在商场呆过这么多年,我想你一定不会陌生‘市价’是一切价格的依据的商场规则,现在置地的市价才八元多一点,我们以高出市价近4成的价格收购,怎么能说收购价下跌了呢?”
双方绵里藏针,话含揶揄之意,气氛氤氲着浓烈的火药味,素有“沙胆彤”之称的郑欲彤,以咄咄逼人的口气挑起新一轮较量:“既然和谈不拢,那只好市场上见,我们四大集团将宣布以每股12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按证券交易惯例,收购方的出价高出市价两成以上,便可在市场生效,置地的公众股东会站在我们一边!”
包伟士以牙还牙,说:“我们将奉陪到底,只要你们不怕摊薄手中的股权的话,置地不是九龙仓,更不是港灯,置地就是置地!是怡和的手中置地!”
凯瑟克怪腔怪调补充道:“你们也不是王子凡,休想从我手中抢走置地!”
李嘉成、郑欲彤、包于刚脸色铁青,这个时候提香港电灯,岂不是打他们的脸,说他们不如王子凡!
凯瑟克、包伟士半含半露,又把杀手锏抛出来,李嘉成等人不愿提高半分价格,告辞离开,直接从市场上吸纳置地股票,而包伟士酝酿已久的杀招也终于亮相,通过一系列收购重组,怡和所持的置地股权,由25%增至33%多,控股权相当牢固。
李嘉成为首的财团无奈出局,还签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协议,怡和“更胜一筹”的是协议中有个附带条款,长江实业等华资财团在7年之内,除象征性股份外,不得再购入怡和系任何一间上市公司的股份,喧闹数月之久的置地收购战,就以这种结果降下大幕。
看好这场收购的证券界舆论界均大失所望,一些华文报刊在报道结局时称,这是“一场不成功的收购”,有些英文报刊则称这次战役是“华商滑铁卢”。
李嘉诚为首的华资财团,为何不决一死战,较个高低胜负而就这么草草收兵了呢?
一些跟风的市民甚感纳闷儿,再看跟随王子凡的股民在怡和股票上大赚特赚,不由倍感眼红。
而对王子凡而言,李嘉成的失败就是个教训,他很可能遭遇一样的待遇,摊牌之前,召开一个内部会议,只有马世明、霍键宁、九龙建业林经理、金牌操盘手赵德胜出席。
王子凡先介绍一遍李嘉成收购置地始末,停顿几分钟,留一些反应时间,其实在媒体纰露下,只要有心就可以了解内幕,询问道:“说说看,为什么会失败?”
霍键宁道:“我们也在关注这个案子,香港置地主动权始终在凯瑟克家族手上,文华东方按4.15元/股的价格,发行新股予怡策,以增强怡策的控股权,怡策认购文华东方新股后,所持股权必超过35%的全面收购触发点,怡策按收购及合并条例向文华东方小股东提出全面收购。”
赵德胜补充道:“由于收购价4.15元低于该公司资产值6元,文华东方少数股东对收购计划反应冷淡,这正中怡和下怀,不必动用大量资金,又可使所持文华东方股权超过收购触发点,这样,怡策所持的股权由35%增至41%,文华东方可保万无一失,收购方不可能通过全面收购使其控股数过50%的绝对数,因为被收购方可反收购,能轻而易举再增购9%的股权,以达到过半的绝对控股量!”
霍键宁点了点头,补充道:“包伟士抛出的杀手锏,是置地将步文华东方后尘,如法炮制。”
马世明道:“置地效仿文华东方,将会使华资财团陷于极被动的局面。”
霍键宁额首道:“如果我们能从李先生手中回购置地股权,你对我们而言……”
这个王子凡早就想到了,不过李嘉成做的很绝,摇头道:“没用的,李嘉成已经与置地集团达成协议,置地从华资财团手中,以6.95元/股的价格赎回8.2%股权,共耗14.34亿资金,这意味着,置地总估价为约170亿港元,华资财团若想全面收购达到50%略多的绝对控股权,得耗资100亿以上,事实上,怡和不会坐以待毙,在收购反收购的价格战中,股价必会不断抬高,以李嘉成为首华资财团欲获全胜,所需的资金远远会超过这个数,而华资四财团是否能在发起全面收购的短暂限期内筹措这么多现金,尚是个未知数。
怡和控股数近26%,已优势在先,况且怡和售出港灯和香港电话的股权后,已从最困难的谷底走出,业务渐入顺境,怡和系尽管大量出售本港和海外企业,仍是本港最大的综合性集团,除银行外,市值仅次于长实系,凯瑟克家族在海外还拥有不少非怡和系资产,有人估计,其控有资产在王子凡和李嘉成总和上。
即使能控得置地,必付出极昂贵的代价——这不是李嘉成所希望的。
李嘉成李嘉诚是个商战高手,而非民族斗士,他习惯于权衡商业利益,而不会将其撇在一边决一死战,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穷追不舍。
况且,对方仍是一头老狮子,虽垂暮,余威尚在。
总结完,王子凡心情还是平静不下来,在华资财团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干将——中信集团的荣志坚!
这位荣先生不是香港人,而是大陆人!
这使得新财团带有中资背景,特别是撒切尔即将妥协的情况下,很多人都认为急剧膨胀的中资将要在1997年后取代英资,虽然是一种错误观念,却能看出中资背景有多么吃香,荣志坚和李嘉成搞到一起,就是砸他的招牌,这一点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