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凯末尔来说,保住这些土地对于土耳其人来说已经很满足了,但是对于库尔德人,《洛桑条约》无疑是晴天霹雳。条约签订后,库尔德人的土地被分成四部分,最大部分在土耳其,剩下三部分分别在伊朗、法属叙利亚、英属伊拉克境内,一个民族被分成了四块。
凯末尔自己跟库尔德人没有血海深仇,库尔德人也是土耳其人战争里的战友,凯末尔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是“背信弃义”。但问题是库尔德人太多,地盘也大,一旦让他们独立,土耳其会丢失三分之一国土和几百万人口,等于是在自己身边扶持一个大国独立,这是任何政治家无法容忍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随后,凯末尔在土耳其国内开始激进的世俗化改革,库尔德地区也不例外,当地的宗教活动受到打压,服饰、发型都要改良。土耳其人同时开始打造“大土耳其”认同,把库尔德称作“山地突厥人”,这些种种政策被传统的库尔德反对,最终酿成起义。
1927年,库尔德大起义引起了整个中东的轰动,土耳其不得不调动全国军力在东部山区和叛军激战。当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境内都有库尔德人,伊朗王国和英法政府都怕库尔德独立运动一呼百应,成为自己国家的隐患,于是都支持土耳其。
在几个国家联合绞杀下,库尔德起义失败了。这次战争非常之惨烈,库尔德人数万军队被屠杀,这些人大多是奥斯曼帝国时期有实战经验的军人,这对库尔德后来的独立运动的打击很大。
中东是亚欧非三大洲的中心,向来是强国的必争之地。库尔德斯坦又处在中东的中心,便又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中的争夺焦点。库尔德部落繁多,土地又被四国割裂,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治领导集团,政治上过于天真,在各方强敌的不断侵略、拉拢、分化下,导致库尔德人居住区域不断被割裂,库尔德人内部的分歧越来越大。在这样一种区域分裂、人心不齐的情况下,库尔德人也就很难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了。
迪亚巴克尔向东15帕拉桑的地方是巴特曼,此地处于托鲁斯山脉南麓、底格里斯河上有附近,马其顿并没有征服过这些地方,菲尼克斯听说这些山民比较彪悍,不想与之为敌,于是采取迂回策略,以商队的名义前往向巴特曼探查情况。
巴特曼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聚落,菲尼克斯带来了不少新鲜的东西,有盐、咸鱼、橄榄油、葡萄酒甚至还有武器和盔甲,由于武器盔甲是敏感商品,也是巴特曼急需的产品,所以立刻有人报告给了巴特曼的库尔德首领巴迪亚。于是,巴迪亚盛情邀请了菲尼克斯前往他的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