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下,让我猜猜!”李愔这时忽然打断王安道,只见他端起茶喝了一口,然后这才露出一个微笑道,“想要解决大唐的商人流失问题,只有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改善大唐国内的经商和居住环境,不过这简直是件不可能的事。第二则是让我们大齐配合,限制大唐商人在大齐的定居,我猜长孙无忌肯定会选第二个!”
“哈哈哈~,陛下果然英明,长孙大人的确是提出要求,希望我们能做出一些限制,以减缓大唐商人流失的速度。”王安大笑着说道。每次他与李愔谈话时,都会感觉十分舒服,因为无论他说什么,李愔都能很快的理解,甚至直接猜出结果,这让他节省了不少力气。同时王安心中也在暗想,若是自己手下的那些官员也能个个都像陛下一样,那他这个首相可就轻松多了。
李愔也是有些得意的笑了几声,接着开口问道:“既然长孙无忌提出这个要求,王傅准备如何答复他?”
王安听后则是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虽然我很理解长孙无忌的处境,不过我们大齐是以商立国,在政策上也比较倾向于商业发展,各行各业都比大唐要发展的快,商人在我们大齐也能更好的获得利润,这点大唐明显落后于我们,商人逐利而行,他们愿意留在大齐而不回大唐,这是他们的自由,若是我们在这点上做出限制的话,不但违背我们的国本,而且还会引起一些商人的不满,所以长孙无忌的要求绝对不能答应!”
李愔听完也是点了点头,商人流失本来就是大唐本身出了问题。当初他在大唐时,就努力推动工商业的发展,但是等到工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李愔就十分敏锐的发现,在大唐国内,虽然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以及李世民的开明,使得工商业出现一种兴盛的局面。
但是大唐毕竟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传统儒学出身的官员也都围绕着农业为中心,所以等到工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会遭受到各方面的压制,这种压制也并不完全是人为的,与制度、观念等一些客观原因也有相当大的关系。
想要改变大唐各方面对工商业的压制,必须对大唐各方面时行一个全方位的改革,只是这种改革必然牵扯到各个方面的利益,一不小心就可能将大唐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且就算改革成功,也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当初李愔就是没把握对大唐进行这种改革,所以才远走海外,赤手空拳打下了大齐这片江山。因为对李愔而言,改革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远比他建立一个新国家要大的多。
相比大唐国内势力交错的情况,大齐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一切全都是李愔和手下的人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从一开始就打下了以商立国的基础,国内的商业氛围十分浓郁,价值观与大唐国内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哪怕是一个食古不化的儒家老夫子,在这种环境中只了时间长了,也会完全被同化掉,这就是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力。
“陛下,以老臣观之,大唐现在的情况并不是很好,虽然有不少商人迁到了咱们大齐,但也有一些商人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守在大唐,他们对朝廷和其它方面对商业的压制十分不满,甚至有时候在报纸上都能看到一些怨言,若是大唐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恐怕长时间积累下来,会引发一场不小的乱子!”
王安虽然不知道什么叫资产阶级革命,但是以他对大势的了解,已经极有前瞻性的看到大唐可能引发的问题。
李愔听后也是赞赏的看了王安一眼,然后开口道:“大唐需要一场变革,这点父皇他也十分清楚,只是他的年纪大了,而且思想上也有些阵旧,无法适应变革的需要,所以对于这场变革,父皇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王安听到这里却是吓了一跳,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如此评价李世民。无论是在大唐还是大齐,所有百姓都承认李世民都不愧是一代雄主,不但创建了大唐的鼎盛局面,而且还有几个了不起的儿子,只是李愔做为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说出这些话实在有些奇怪。
看到王安吃惊的样子,李愔为禁露出一个无奈的苦笑,上面的话并不是他说的,而是李世民给他的一封信中,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而且在这封信中,李世民还对李愔提出一个相当困难的要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