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爱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爸爸爱小说 > 新顺之钢铁世纪 > 第1章写在最前面的话

第1章写在最前面的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007小说网 www.007xsw.info,最快更新新顺之钢铁世纪最新章节!

《新顺之钢铁世纪》是我的第二本书,也是我一开始就作为长篇小说而写的第一本书。很多老读者都知道,《天下节度》一开始只是一个在龙空上发布的两千字出头的小片段,是在列拉狐和很多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下,才成为一本两百多万字的历史小说。

以前和编辑聊天的时候,曾经有说到过一个现象:很多作者的第一本书都很不错,但是第二本、第三本就泯然众人矣,越来越差,反而没有第一本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特色,最后消失在网文界。究其原因,无非是第一本书写之前,作者往往在资料和感情上已经考虑了多年,有了充分的积蓄,然后喷发出来,自然精彩的很。但第二本第三本虽然文字越发纯熟,但腹中的积蓄却浅薄了不少,水平就陡然下降。所以新人最难的就是第二本书,正如nba有新秀墙,网文界也有“新人墙”,翻不过去就被淘汰,翻过去就是另外一番天地了。我听了后,当时颇有些有些战战兢兢,但也有些跃跃欲试,想要看看自己是泯然众人,还是能够如蝉脱蛹,又是另外一番天地。

在确定第二本书的选题的时候,我也犹豫了一段时间。坦率的说,网文是一种市场化程度非常深的休闲娱乐方式,作者很多时候极大的受到读者们的倾向性的影响。我确定的这个题材肯定是不如三国、明末、靖康之类的讨彩,毕竟这些历史阶段已经有了很多先人的开拓,读者一般都对当时的历史人物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形成代入感,自然也比较容易红。而写新顺这个架空题材,相对于来说读者不容易读进去,可能会出现仆街的现象。但是我觉得一本历史小说如果要真的叫好,能够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记住,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提出了一个问题;二、令人信服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几年来最红的几本历史小说无不是如此,例如《窃明》、《篡清》、《1911新中华》等。这些小说几乎都有一个看法,中国近代化的深重苦难相当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一个少数民族集团建立的,由于这个少数族的统治集团的利益和主体民族的利益往往并不重合,所以在遇到强大外敌的时候,统治者往往会选择出卖整个国家的利益,而保存自己这个小集团的利益。而且这个只占全国人口极少数的集团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还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愚化和弱化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还对其先知先觉的精英加以屠杀和摧残,所以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才如此的艰难,付出的代价是如此的惨重,以至于今天的中国人还感受到其余患。于是小说的脉络就很简单了,一个来自现代的全知全能的穿越者回到过去,扭转了历史的车轮,推翻了异族的统治,然后中华民族就能顺利的走上近代化的道路,blabla……。再夸张一点的还有“勒石燕然,拓疆万里!”云云。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到整个全球的范围,近代化成功本来就是一种极其“罕见”而且艰难的现象,除掉位于西欧、北美几个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的列强以外,剩下的几乎所有的后发国家的近代史都是极其悲惨和黑暗的,充斥了耻辱和欺凌,并非只有中国一家如此。在这些国家里,遭到屠杀和掠夺简直是司空见惯,亡国灭种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在这些后发国家里,很多统治者可是属于国家的主体民族的,可是大多数一样失败了,甚至直到今天,很多欠发达国家的还只是形式上的**,整个国家还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更勿论现代化了。

即使那少数几个近代化成功者,难道他们当时的生活就光明吗?导致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饿死近百万人的爱尔兰土豆枯叶病;克里米亚战争后,俄罗斯为了向国外出口大量谷物换取工业化资本而采取了所谓的“解放农奴”,让农奴为自己赎身付出大量的金钱并且剥夺了村社的公有土地,交给善于经营的农场主,结果在粮食出口大幅增加的同时,农村却出现惊人的饥荒,失去了村社保护的农奴成群结队的饿死;日本明治维新时被卖到南洋做妓女的农村少女和劳作终年,却吃不到一口自己种出的大米的农民。这些都是近代化的成功者,可是他们的日子也不比那些失败的好到哪里去。难道在1644年某一个汉人英雄崛起打败了满人的入侵,最后一个王朝是汉人,中国的近代化革新就能成功?那些苦难就能减轻?人民就能过的好一点?

我看未必吧!

近代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并非简简单单的使用了先进的技术,然后就去掉皇帝,换上总统就好了。在古代世界,政治和社会生活其实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的事情,其余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一辈子生活在极其狭隘、极其封闭的小社群里,对于他们来说,只要统治者给他们留下能够维持生存的一点劳动成果,他们就会接受统治,至少是不积极的反抗。直到压迫沉重到使这些淳朴的人们再也活不下去,他们才会起来反抗,然后等到下一个可以接受的统治者。生活就是这样不断的循环往复着,仿佛永远也不会改变。所以古代社会无论是民主制也好,独裁制也罢,其实都只是那一小撮人的事情,和绝大多数人无关,所以古代国家的结构和功能比起现代国家要简单的多,人和人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也要简单和浅显的多。而近代化则不同了,商品经济占据了经济的主体地位,整个地区、国家、甚至世界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厂里涌出来的大量廉价商品摧毁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极其附属的小手工业,失去了土地的人们不得不到大城市谋生,在城市里第一次出现了数量巨大的普罗阶级,他们除了自己的双手以外一无所有,而他们的工作特点又使得他们之间联系紧密,有着良好的组织性,城市又给了他们广闻的见识,政治再也不只是一小撮人的事情了,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现象。而原先的部分统治阶级成员却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失去了旧有的优裕地位,往往对变革不满,甚至成为革命的发动者和领导者,旧世界简单的国家机器面对这种复杂的现象是非常虚弱和无力的。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后的新军革命;伊朗巴列维国王白色改革失败,原教旨主义回潮,无不是这个原因。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近代化的国家无论成功和失败,都伴随着巨大的不稳定,唯一一个保持着较为稳定政府的英国是因为是最先工业化的国家,而且有广袤的殖民地,可以将矛盾转移出去,其他的国家在近代化的历史里充斥着革命、政变、对外战争和内战。简单的说,近代化成功与否的因素极其复杂,绝非简简单单用王朝统治者的民族属性就能够解释的,一个传统的汉人王朝能够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出这个泥潭,破了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走上康庄大道?我很怀疑。

以上就是我的疑问,但是如果问答案,我现在也拿不出来,或者说现在的答案未必就是未来书中的答案。人类的思维是很奇怪的,对一个问题,往往一开始认为是甲,随着认识的深入,又会认为是乙,然后又回到甲,不过这个时候的“甲”却并非一开始的“甲”,要深刻、丰富了很多。也许这就是我们初中在政治课里面说的“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沿着螺旋形上升的,不断深入的吧!”写书也是这样一个过程,随着书情节的发展,对当时历史背景了解的加深,作者的想法也不会一成不变,也是在不断深入的,所以还是自己去看吧,毕竟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不定我写出来是甲,有些读者却看出来是乙,这不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韦伯,写出一本不同凡响的好书来!

下面是韦伯胡诌的一首小诗,便算是本书的前奏曲吧。

奴隶们发出沉重的呻吟

从地底挖掘出黑色煤炭和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