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爱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爸爸爱小说 > 茅山九龙秘籍 > 所谓全真派

所谓全真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据考,昆箭山为上古“尧命羲仲居隅夷,日肠谷”的观日出之地。春秋战国时,昆箭山成为方仙术士向往之地。君王诸侯为图霸业长久、生命永续,纷纷前来寻找不死之药,加之方仙术士的推波助澜,一时间,昆箭山名扬四海。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曾先后派人入东海寻访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昆嵛山甚至就是最终的目的地。史记所载祀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时主山川八神中,阴主(祠芝罘)、日主(祠成山)、月主(祠莱山)在昆箭山脉系之中。秦汉时期,秦始皇两次东巡、汉武帝礼日成山,昆箭山是必经之地。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里称昆箭山为“海上仙山之祖”。北宋政和六年(1116),徽宗赐封麻姑为“虚缈真人”,曾经三见沧海桑田的麻姑在昆箭山有了安身之地,备受当地人崇拜。金正隆年间(1156一1161),唐四仙姑、邱处机都曾在昆箭山修道并探讨修炼之事。

由于昆箭山道教的历史传统,加上横亘文登西境,是古代一切人员、文化东来的必经关隘,也就成为文化东传的第一站或终点站。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十八日,陕西道士王重阳来到宁海,创立了兴盛于金元时期并流传至今的全真道。因缘际会,昆嵛山成为道教全真派发祥地,跻身道教名山之列。

发祥

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王重阳在终南山凿活死人墓,坐于墓中。几年后觉得此路不通,填活死人墓,迁刘蒋村结茅,与玉蟾和公、灵阳李公三人同居修炼,但没吸引几个信众,道也难成。此时王重阳想起了醴泉县再遇真仙时“速去东海,投谭捉马”的启示,乃于大定七年(1167)四月二十六日**刘蒋村茅庵,经北邙山上清宫,于闰七月十八日抵山东宁海州,开始了“投谭捉马”的传道生涯。

大定七年(1167)九月,邱处机(1148一1227)自昆箭山来渴于全真庵,请为弟子。王重阳为之训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同年冬,谭处端(1123一1185)环内出家。训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

大定八年(1168)二月初八,马钰(1123一1183)出家,训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是日,玉阳真人王处一(1142一1217)自文登牛仙山来,愿为弟子,训名处一。二月底,王重阳挈丹阳、长真、长春、玉阳入昆箭山石门口,开烟霞洞居之。三月,广宁真人郝大通(1140一1212)来昆箭山出家,训名大通,号恬然子。八月,王重阳掣五真人,自烟霞洞迁居文登县姜实庵,立三教“七宝会”。

大定九年(1169)四月,王重阳引丹阳、长真、长春、广宁迁居宁海州金莲堂,途中至龙泉时,为查山玉阳公飞伞传号。重午日,马钰妻孙不二(1119一1182)诣金莲堂出家,训名不二,号清净散人。

八月,王重阳在宁海立三教“金莲会”。九月,王重阳到登州福山县立三教“三光会”,于蓬莱立三教“玉华会”。领丹阳、长真、长春西至莱州,化长生真人刘处玄(1147一1203)出家,训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十月,于掖县立三教“平等会”。

在昆箭山周边两年多的时间里,王重阳树起“全真”大旗,开山收徒七人,世称“海上七真人”;立会组社,创建教团。马不停蹄,一鼓作气,以超常的速度完成了全真教的开创工作。尽管王重阳本人死于从山东返回陕西的途中,但已在理论上和组织上为全真道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七弟子秉承师尊教旨,以诗词歌赋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的随机施教方式,以“无为”为主旨,内修真功,吸引信徒,弘扬道法,势力日益扩大。

王重阳师徒离开后,昆嵛山的全真教活动一度沉寂,但并没有因此停止,而且活动范围不断增大。

金廷对宗教发展所持的态度是严格管理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一旦危及政权的稳固即实行打压政策。为防范人民利用宗教“犯上作乱”,一度禁止道教及其它民间宗教的发展。大定十八年(11.78),“禁民间创建寺观”;大定二十一年(1181),“禁道士游乡”,遣发道人各回本乡。在这种背景下,在关中修炼传道的马丹阳于大定二十二年(1182)四月东归宁海。同年秋,玉阳真人来宁海,渴丹阳真人,同宿于金莲堂。离别昆嵛山十多年后,马丹阳故地重游,过紫金峰喜曰:“此洞天福地名胜处也”,遂在峰后筑契遇庵,峰前建东华庵,恢复了昆箭山的全真教。与此同时,在昆嵛山周边的宁海、文登、莱阳传教,直到大定二十三年(1183)十二月二十二日升仙于莱阳县游仙宫。长生、玉阳二真人同主葬事,为之守坟百日。

大定二十七年(1187),曾与丹阳探讨修道的王玉阳在被金帝征召、衣锦还乡后在昆嵛山东南余脉(今名尼姑庵)建立了圣水庵,开辟了另一个道场。

玉虚观位于今乳山冯家镇孔家村西北尼姑庵东坡坳谷。这里山水幽深,林木茂美。曾出土具有唐代风格的双层莲花卷草纹石刻表明,金代以前这里已有隋唐时期道教遗迹。1187年,金世宗因身体健康原因“博访高道,求保养之术”,以修身养性擅名的全真道进入皇帝的视线。这年年底,最著神异的王玉阳被世宗征召问道。未几,恳求还山,“师之乡里道俗,闻其来也,千百相率,前十余舍遮道欢迎,不令他适,遂结茅于兹岩。”1197年,章宗征召王玉阳,赐“体玄真人”号,修真、崇福二观,任便居之。为了推迟王玉阳回返“圣水观”,1198年,王玉阳门人于道润等“以庵易观,庸迟其来”,“人赀于礼部,赐玉虚观焉”。几年后,玉虚观建成。金贞佑二年(1214),徒众为王玉阳树碑立传,建立“玉虚观碑”。

现在玉虚观遗址仍存金代遗迹“玉阳洞”和“玉虚观碑”。“玉阳洞”人工凿成,洞口距地面10米。洞口东南向,拱形,高2.1米、宽0.85米;洞深7米、宽2、高3米,内原有神坛八龛,今皆不存。洞口上方有“玉阳洞天”四字,字大盈尺,据传为王玉阳手书。玉虚观碑螭首龟跌,通高5.66米。朝散大夫前中都左警巡使赐紫金鱼袋国称记撰,文山进士王良臣书丹,州学进士范景纯篆额,清虚大师口知观门事赐紫韩道温、中和大师知观门事赐紫刘道渊、葆真大师宁海州管内威仪赐紫门弟子王道玄立石,莱州省匠作头郝贵同匠人侯政刊。碑首正面篆刻“玉虚观记”,碑文1600余字,记载金世宗、金章宗召见王玉阳问道、易庵为观、两次敕碟赐额、拓建道院等事;碑阴刻“玉阳宗派之图”,是研究金代道教活动的重要资料。

金帝征召和奉诏大醮不论对王玉阳个人还是全真教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王玉阳,“洞居九年”,受到皇家赏识,才能得以施展,理想得以实现,其个人威信和影响都达到顶峰,使这一时期成为王玉阳人生的黄金时代。同时,金帝征召问道说明全真教已引起最高统治者的注意,全真教的发展走上第一个台阶,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转机。

后来金大定、明昌年间,金世宗和金章宗先后诏见王玉阳、邱处机、刘处玄等全真大师,征询安邦之策和养生之道后,教旨由“无为”转为“无为、有为相半”。刘处玄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邱处机于金泰和四年(1204)相继掌教,逐渐重视创立宫观和收徒活动,全真道的主要活动基地转移到昆箭山为中心的胶东半岛。1219年,善于审时度势选择向背的丘处机率十八高徒西赴雪山,拜渴成吉思汗,取得信任,得赐金虎牌,“掌管天下出家人”,成为全真教发展史上又一重要转折点。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